打造自动化空中巡逻

2025年9月4日 18:32


图片

图源:网络


摘要:禁渔水域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常年禁渔水域禁止所有生产性捕捞,禁止利用水上浮动、可视、遥控等设备垂钓;禁止无证驾驶机动船舶;禁止制造、销售和使用电捕设备、迷魂阵、拦江网、地笼等渔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为进一步提升禁渔工作成效,扩大执法覆盖面,无人机进行空中水域巡逻,利用无人机快速灵活的高空视野扩大巡查范围,定位涉渔船舶,拍摄取证、喊话劝阻,有效提高了禁捕技防、人防水平。


以下图片展示:  某水上公安开展无人机巡湖行动,用科技助力禁渔管理。行动中,民警们创新巡查模式,利用无人机扩大巡查范围,不断深挖无人机使用潜能,迅速定位涉渔船舶,全程展现执法过程。




无人机巡查中,在水面热成像相机发现可疑人员,违法捕鱼嫌疑人受到灯光惊扰开始加速逃窜,使用自动跟随功能紧紧盯住违法嫌疑人,嫌疑人放弃逃跑,扔掉了作案工具,躲进了一条水沟,自认为逃脱了无人机的侦测,殊不知自己的一切动作在红外热成像面前一览无余,嫌疑人跑得很快,但始终甩不掉无人机 ,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地面执法人员迅速将其抓获,并收缴了作案工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高科技执法,不要心存侥幸。



   无人机助力非法捕捞优势分析


无人机助力渔政执法,识别渔船跨区作业、禁渔区捕捞,在高效精准打击违规出海渔船方面凸显成效。


休渔期管理是渔业执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无人机技术确定涉案渔船位置信息,渔政执法部门可以充分掌握休渔期渔船停靠鱼港(停泊点)情况,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三无”船舶违法越界捕捞,休渔期间,借移港避风之机,越界捕捞涉渔“三无”船舶也屡“拆”不止,无人机一旦发现非法船舶,就可以及时出动执法船只,有效提升了监管精度和执法效率。


(无人机实时拍摄双光图像)

自主巡航

 全过程无需飞手控制,机载飞行大脑自动运行禁渔执法场景下的飞行算法,控制无人机全自动巡逻监管作业。在突发情况下,可远程接管操控进行指点飞行、云台控制、目标识别跟踪,实现巡逻“足不出户”。实时追踪违规船舶动向,可实时掌握渔港“船、人、事”动态。


执法取证

 无人机可通过高倍自动变焦相机,以高空视角监控湖面江面,挂载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在夜间、雾天等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通过热成像、红外等技术,获取高清监控画面,并通过4G/5G网络通信技术实时传输至云平台。

远程喊话

 利用机载喊话器,执法人员可在监控中心及时地对涉嫌违捕捞的船舶进行有效制止,显著提升执法效能,缓解人员步巡船巡的出勤压力。


搜索定位

 搜寻定位功能可以比较精准定位违法捕捞坐标,便于快速锁定违法现场、抓捕违法人员、查扣涉案船只、收缴非法捕捞器具等,提高执法效率。


面对水上作业“面广、线长、点多”等特点,水上执法和管理复杂、难度大,存在取证难等问题,未来除了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之外, 还会借助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如智能定位、港口监控,渔港渔船智能监管系统等,提升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