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代-海洋地质监测数据传输应用

2025年9月9日 18:43

在海洋地质监测领域,数据传输面临诸多挑战。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传统通信方式易受天气、距离等因素限制,导致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有限,且建设和维护成本高。‌尤其是在偏远海域,常规通信手段难以覆盖,使得实时监测数据无法及时回传,影响了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北斗三代短报文方案在海洋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通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方案通过卫星信号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可将警报直达海洋监测站点和救援人员;同时保障海洋地质数据的精准回传,并在常规通信中断时提供可靠联络通道。







方案概述













               北斗三代-海洋地质监测数据传输示意图


组成部分:

传感器与采集箱‌:

部署在海洋监测站点、浮标等位置,负责实时采集海洋环境数据,如水温、盐度、海流速度等。融合施工船轨迹与浮标数据,对沉降实时监测与预测。

北斗数传终端‌:

安装在监测站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北斗卫星进行传输,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远海/极地等公网盲区,通过北斗RDSS短报文实现全天候数据回传。

北斗卫星‌:

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站,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数据处理中心‌:

接收并处理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



方案优势













预警信息发布:

北斗三号短报文系统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海洋监测站点和相关人员手中,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这可以大大提高海洋地质灾害预警的时效性和覆盖范围,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


实时监测数据传输:

北斗三号短报文系统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将实时监测数据监测站点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这可以大大提高海洋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灾害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应急通信:

在海洋地质灾害发生时,通信设施往往受到严重破坏,常规通信手段难以发挥作用。而北斗三号短报文系统具有自主可控、高可靠性和全球覆盖等特点,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快速恢复通信,为应急救援提供重要通信保障。




产品介绍















北斗三代数传终端,支持北斗三号RDSS LS频点和RNSSB1L1频点,可实现北斗三号RDSS双向通信、位置报告及北斗RNSS定位、授时等功能同时兼容北斗二号RDSSRNSS相关功能。C500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水文监测等行业。



主要特点:


  • 支持S、L频点,具备北斗三号RDSS双向通信及位置报告功能

  • 支持B1、L1频点,实现北斗RNSS定位、授时等功能

  • 支持组合定位,支持单B1、单L1以及B1L1组合定位

  • 支持串口RS232(选配RS422、RS485)连接,可通过串口升级各模块程序

  • 具备开机自动位置报告功能,频度可设置

  • 具备开机自动进行一次位置报告功能

  • 具备串口波特率修改功能

  • 具备RNSS输出语句的开关控制功能

  • 具备设备开机自检功能

  • 具备1PPS+TOD授时功能

  • 支持过压、欠压、反接保护




结语














北斗三代海洋地质监测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了海洋地质监测中的数据传输痛点。无论是复杂的海洋环境还是偏远的监测站点,都能通过北斗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北斗三代将在海洋地质监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